小说《义正词严》,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,主要人物分别是刘靖刘据,也是实力派作者“刘靖”执笔书写的。简介如下:”刘彻抬起手掌,冲着前者摇了摇手。“李广利回来了吗?”“回陛下,据刚才的消息来报,应该还有半个时辰。”刘彻点了点头表示知道,随后,视线朝着下方每一张脸的主人望去,似乎要窥探到他们心里的想法。“那就都说说吧,朕只是去甘泉宫疗养,却不想京城已经发生了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,接下来如何处置?”看似在询问群臣,... 第39章 废太子! 刘彻看着群臣鱼贯而入。 从昨天在这里见过太子之后,他像是没有离开过,神情疲惫,陷入酣睡。 还是霍光见人来的差不多了,才赶忙提醒,后者这才睁开惺忪的睡眼,勉力得让自己坐起,这才打起精神,看向群臣。 三公九卿均已到场。 凡是长安在内的公侯,宗室里面有分量的老臣,也赫然在列。 “陛下……您,您要不歇息一下吧。” 就在这时,宗正刘长乐一脸担忧,眼神也有些哀伤,“陛下从昨日就一直劳累到现在,臣看在眼里,实在不忍。” 刘彻抬起手掌,冲着前者摇了摇手。 “李广利回来了吗?” “回陛下,据刚才的消息来报,应该还有半个时辰。” 刘彻点了点头表示知道,随后,视线朝着下方每一张脸的主人望去,似乎要窥探到他们心里的想法。 “那就都说说吧,朕只是去甘泉宫疗养,却不想京城已经发生了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,接下来如何处置?” 看似在询问群臣,但联系到近期的种种,似乎答案早就呼之欲出。 果然,很快就有一位官员出列。 几乎是三言两语,就将刘据的罪名,全都总结了出来。 “陛下! 太子此次在京城,先是以巫蛊诅咒君上,不忠不孝! “事发之后,又抗旨不尊,肆意诛杀国朝命官。” “而后私开武库,释放囚犯,武装百姓。 起兵造反,谋权篡位!” “种种恶行,罄竹难书。” “其赫然已无法胜任我朝太子之位,汉室也不能有一个发动逆乱的储君。” “故而……”说到这里,其目光看向四周。 在此次前来之前,大家的意见都已经统一,陛下的态度也足够清楚,哪怕是以史为鉴,也没有做出了这些恶行还能坐在太子之位上的。 所以,大家都没有任何的心理包袱,等到那位官员起了调子之后,群臣的声音,便已经整齐划一的响起。 “请陛下废太子!” 哗啦啦,随着群臣衣袍鼓动,赫然众臣已经跪在地上,奏请天子。 从始至终,刘彻的表情都没有任何变化。 他苍老的眼神,扫过群臣,随后又看向一旁,一直没有出声的丞相。 “刘屈氂,你认为呢?” “陛下,仅太子在京城动刀兵,释放囚犯之举,就足以证明,其无储君之德!” “眼下应剥夺其储君之位,交由宗正府、或者廷尉问罪!” 说到这里,刘屈氂悄悄抬头,看了一眼刘彻,发现对方没什么反应,心头便更为大胆,“此次太子一应同谋,全都应交由廷尉问审,依法处置,以儆效尤!” “在此期间,抵挡太子及其同谋有功者,可论功行赏。” “被太子诛杀的水衡都尉等人,也应尽快追封……”刘屈氂也回答的滴水不漏,不仅把问罪的流程说了,甚至连论功、包括给死人追封都想到了。 “丞相确实深谋远虑。” 刘彻也不禁赞道。 而看到刘彻松口,一旁,御史章赣见此,也不由得急忙站出。 “陛下,臣还有一事……说!” 刘彻看向后者。 “臣昨夜审理此案,思虑万千,发现景皇孙与太子也应该是同谋! 不,没有应该,而是……就是同谋!” 此话一出。 如果说刚才,大家说的都是场面话,走流程,论功行赏,所有人都没有任何意外的话。 那么现在,真正的出人意料,才终于来了! 顿时,群臣纷纷打起精神。 要知道大家匆匆赶来,今天就为了三件事! 废太子! 除祥瑞! 立储君! 三件大事,第一件是既定的。 第二件是和第一件联系到一起的,所以必须要除掉! 群臣不能允许一个新的传说出现在朝堂中,而且,其还和废太子有关! 更重要的是……绝不能让其影响新的储君! 第三个立储君,可能对刘彻来说,事情发生太快,后者不会那么轻易的答应,更不会那么快的做出选择! 但没关系……新的储君一定是被“上天所赐福”的。 且,决不能有竞争者! 这是所有大臣、乃至帝国继承者、包括当前天子的底线! 果然……在这句话响彻而起之后,刚才还疲惫不堪的刘彻,终于没有了惺忪的睡意。 他一下子清醒过来。 “你继续说!” “陛下,景皇孙送那祥瑞之时,那四句的确冒犯天颜……”刘彻立刻将其打断,“可后来还有后三句。” “臣说的正是这些,诗歌而已,不足为祥瑞!” “但也的确求雨成功了!” 刘彻加重语气,“其还曾言,此为上天谶语!” “巧合!” 章赣立刻道。 “巧合?” “陛下! 就是巧合! 试问其从太子宫出来,太子早就谋定大变,所谓祥瑞,其实不过拖延时间。” “幸亏陛下机敏,派去的常侍也早日带回消息,才发现了太子宫的阴谋诡计。” 章赣说到这里,一想到就连昨天的陛下高兴之下,也让景皇孙去安抚百姓。 如今天意所钟的光环已成,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用巧合搪塞过去。 故而,他话音一转,继续说道:“但虽是巧合,也的确误打误撞,天降甘霖,消弭了一场灾祸。” 他索性将这次不能解释的“传说”,直接变成一场误打误撞之举。 彻底将“祥瑞之说”,在朝堂上杜绝! 这也能达到他们的目的。 想到这里,他便继续道:“如今,深受旱灾之苦的百姓,也因为景皇孙在神明台求雨之举,有了重新振作的希望。” “故而……景皇孙算是用过错之心,尽了正当之举!” “可不论其过,论功即可!” “哦?” 这一刻,纵然是刘彻,也有些心动了。 要不然他还真不知道,接下来怎么处理这些麻烦,天意所钟这个词汇,可不是什么人能担的,特别是皇室。 现在一听,似乎有道理。 “陛下,臣也有要事禀奏。” 就在这时,也有一道声音响起。 刘彻转头,发现那胡巫檀何也站了出来。 经过上次刘靖大闹甘泉宫后,刘彻对于这位胡巫,就没有了以往的信任,毕竟可是其指出那石龟为“祥瑞”的话来的。 然而,也算他运气好。 随着下雨,那石龟就算再冒犯,也成了真祥瑞。 昨天下雨的第一时间,刘彻就命人去甘泉宫,把那神龟带回来,然后让石匠,将最后三句也刻上去。 而经过此事。 胡巫檀何反倒是在刘彻心里,地位再度加深了一些。 “臣夜观天象,发现那祥瑞并非景皇孙带来。” “嗯?” 刘彻越发疑惑。 “是小皇子带来的!” 檀何再道。 此话一出,刚才站出来的御史章赣,顿时眼睛一亮。 而刘屈氂则表情一变,暗道不妙。 他正要站出来,压住这胡巫的胡言乱语。 岂有此理,大家现在正定太子的罪,还没开始进入“立太子”的环节,结果这些鸟人就先他一步。 捷足先登,不讲武德! 然而,檀何早就做好文章,此刻连忙道:“就在昨日,即将天变之际,臣突兀听到了来自建章宫的一声童子哭喊!” “其音渺渺,其声稚嫩,却如新生之雷鸣,故而天地降下甘霖。” “是吗?” 刘彻却想到,昨日公孙卿也在这里,信誓旦旦的说出四字——天不作假! 直到现在,他听到这几个字,依旧心有余悸。 那是他第一次,真正的接触到了一丝天威之兆。 故而对于檀何的说法,不足为信……只是……罢了。 “这么说,是弗陵带来的天变? 昨日,是朕弄错了?” “陛下怎会弄错?” 檀何连忙说道:“是天威本就难测,当时天机混乱,自然误以为是最接近天的神明台上,景皇孙祈雨成功。” “但景皇孙此前,并无任何类似传闻,自然无天机映照……反倒是弗陵皇子,是我大汉的尧圣降世,如今细想,只是结果归因罢了。”
|